二十四节气对不同体质人群的影响
人的体质是形与神的综合反映。体质差异与先天禀赋(父母体质特征遗传的结果)、性别年龄(男女性别在生理特性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,即男子性多刚悍,女子性多柔弱;男子以气为重,女子以血为先。就年龄而言有“老壮不同气”之说)、精神状态(人们常说的心理因素,这种心理变化能影响脏腑气血的功能。《素问�阴阳应象大论》曰:“怒伤肝,喜伤心,思伤脾,忧伤肺,恐伤肾。”这种见解为历代养生家所认可)等有关。体质不是固定不变的,在受到外界环境、生活条件影响都可能使体质发生变化。某种意义上讲,这种变化多与二十四节气的变化有关。《黄帝内经》认为:“人之始生,以母为基,以父为楯。”然而,古代养生家认为,同房之始,受孕之际,应避开二十四节气的交节时间,素有“二十四节气不同房,节气交替,阴阳失调”的说法。否则,将成为先天禀赋差劣的原因之一。
性别因素如上所述,男子性刚,属阳,好动不居,且动而过强致受损。《养性延命录》对男性起居调摄记载:“丈夫勿头北卧,令人六神不安,多愁忘。”二十四节气的自然现象对男性起居调养的影响在睡眠中体现充分,尤其在春夏之季,为防止阳气外泄,主张“夜卧,二足伸屈不并,无梦泄”,“睡如猫,精不逃;睡如狗,精不走”。女子性柔,属阴,往往多愁善感,交节时(节气交替时)又常见情绪消极难以控制,故易诱发神经衰弱、肺结核等情志疾病。情志的异常变化在二十四节气中体现得尤为突出,从立春到谷雨,人在经历了严冬之后,特别是患有“情志”疾病的人,心情随着“春动”由低沉渐渐开朗,要学会“息精息气养精神,精养丹田气养身。有人学得这般术,便是长生不死人”这首唐诗教人如何调养情志。另有在节气养生中对睡眠提出的宜与忌:“春夏宜早起,秋冬宜宴眠。宴忌日出后,早忌鸡鸣前。”
故善养生者积极迎合春天的大好时光,在春光明媚、鸟语花香的季节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春季气候相适应,力求达到心理上的健康状态。
上一篇:二十四节气对不同年龄、性别人群的影响[ 06-24 ]
下一篇:二十四节气与养生[ 06-24 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