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虚体质者之补血药膳

作者: 来源:点击数: 发布时间:2013年06月20日【字体:

    (1)猪蹄止血汤

    【原料】猪蹄1对,茜草30克,大枣10枚。

    【制作】猪蹄去毛洗净。茜草装入纱布袋内,扎口。大枣洗净。三味下锅同煮,熟后去药袋服。

    【功能】凉血止血,补血,适用于血热妄行所致之各种出血证。

    (2)阿胶

    【原料】阿胶6克,蛤粉适量,黄酒50毫升。

    【制作】阿胶用蛤粉炒研细末,以黄酒对温开水送服。

    【功能】补血调经,适用于血虚经行后期,量少、色淡、小腹空痛。

    (3)当归生姜羊肉汤

    【原料】当归60-80克(不切片),生姜15克,羊肉l000克,植物油、细盐、黄酒、于橘皮适量。

    【制作】当归洗净,滤干。生姜洗净、切成厚片。羊肉洗净、滤干、切中块。起油锅,放植物油3匙,用旺火烧热油后,先入生姜片,随即倒入羊肉翻炒5分钟,加黄酒3匙。再焖烧5分钟后盛入沙锅内。当归放入沙锅,加冷水将羊肉、当归浸泡半小时。再用旺火烧开,加细盐1匙,黄酒1匙,干橘皮1只,改用小火慢炖2小时,直至羊肉酥烂,离火。食时弃当归,吃肉喝汤。

    饭前饮羊肉汤,每日2次,每次1小碗。羊肉佐膳食。

    【功能】补血温中,调经止痛,对血虚身寒,腹痛连胁,月经后期,食之甚效。

    (4)芍药花粥

    【原料】芍药花(色白阴干者)6克,粳米50克,白糖少许。

    【制作】以米煮粥,待1-2沸,入芍药花再煮,粥熟,调户、白糖食之。

    【功能】养血调经,适用于血虚之月经后期。

    (5)当归炖鸡

    【原料】母鸡1只,当归30克,醪糟汁60克,姜、葱、盐适量。

    【制作】将鸡去毛并内脏,洗净。当归洗去浮灰。鸡放入沙锅内,加水、醪糟汁、当归、姜、葱、盐,盖严锅口,先在旺火上烧开,再用小火炖3小时。出锅时撒胡椒面,佐餐食。

    【功能】补气养血,适用于气血不足之头晕眼花,身倦乏力,心悸,失眠,健忘,面色不华诸证。

    (6)补中当归酒

    【原料】当归、续断、肉桂、川芎、干姜、麦冬各40克,芍药60克,吴茱萸、地黄各100克,甘草、白芷各30克,黄芪40克,大枣20个,酒2000毫升。

    【制作】将上药共研细,布包,用酒浸于净器中,经一夜,加水1000毫升煮取150毫升,备用。每饭前温饮15-20毫升,日3次。

    【功能】补血益气。适用于治疗产后虚损,腹部疼痛。

    (7)芝麻粥

    【原料】芝麻50克,粳米100克,蜂蜜50克,清水1000毫升。

    【制作】将粳米与芝麻分别用清水淘洗干净,放入锅内煮沸,先武后文火,熬成粥状,调入蜂蜜,拌匀即可服用。

    【功能】补益肝肾,养血和血,润肠通便。适宜治疗肝肾阴虚,须发早白,身体虚弱,头晕目眩,贫血,肠燥便秘,四肢麻痹等症。

    (8)乌须发酒

    【原料】赤首乌500克,红枣90克,白首乌500克,莲肉90克,生地黄120克,当归60克,生姜汁120克,蜂蜜90克,胡桃肉90克,糯米2000克,枸杞子60克,麦冬30克,酒曲适量。

    【制作】先将赤白首乌用水煮过,捞出。生地以酒洗净,再用煮过何首乌的水煮地黄至水渐干,加入生姜汁,以小火煨到水尽,将地黄捣烂备用。糯米烧煮成干饭,待冷,加适量酒曲拌匀,发酵酿酒。待有酒浆浸出时,将地黄拌入酒糟中。3日后去糟取酒液,再将其它原料装入绢袋,悬于酒中浸泡,密封容器,隔水加热1.5小时,取出。3日后可开取饮用。每次30-50克,每日2次。

    【功能】补肝肾,益精血,乌须发,尤适用于年老体弱,精血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,须发早白,面色萎黄者饮服。

    (9)鸡子羹

    【原料】鸡蛋1枚,阿胶10克,黄酒适量,食盐适量。

    【制作】阿胶洗净,放入碗中,隔水蒸至阿胶融化,打入鸡蛋,加清水、食盐、黄酒搅拌均匀,继续蒸至羹成。每日1次。

    【功能】滋阴,养血,安胎。适用于有血虚胎动不安、胎漏倾向的孕妇食用。

    (10)葡萄饮

    【原料】葡萄250克,白糖适量。

    【制作】将葡萄洗净,剪碎,放入锅内加清水煎煮取汁,加白糖少许调味。代茶饮。

    【功能】补气血,利小便。适用于胸满腹胀、烦闷喘急、坐卧不安属胎气上逆的孕妇。

    (11)姜汁菠菜

    【原料】菠菜250克,生姜25克,调味料适量。

    【制作】将菠菜择净,断成7厘米的长段;洗净。生姜25克洗净后挤出姜汁。锅内注入清水1000毫升,烧沸后倒入菠菜,约2分钟捞出沥去水,装在盘内抖散晾凉,倒入碗内,加入姜汁、食盐、酱油、醋、味精、麻油、花椒油调拌入味,即成。

    【功能】养血通便。适用于老年便秘,习惯性便秘,痔疮,高血压及酒精中毒者食用。

    (12)杏仁玉枣

    【原料】大枣150克,杏仁100克,芋头300克等。

    【制作】将大枣去核,放碗内加少许清水旺火蒸约20分钟,取出碾碎,制成枣泥。把芋头蒸熟,剥去外皮,碾成芋泥。将枣泥搓成杏核形,用芋泥将其包住,制成玉枣,码放碗内。糯米200克、杏仁(去皮)100克,一起磨成糊状。无油净锅,入清水750克,入白糖,烧开后撇沫,徐徐下入米糊轻搅,煮成羹状,加少量杏仁精,浇在玉枣碗中即成。

    【功能】补血,止咳,润肺,健脑。适用于肺虚久咳、脾胃虚弱所致记忆力差、不耐思考者食用。

    (13)杞圆膏

    【原料】枸杞子500克,桂圆400克。

    【制法】去蒂枸杞子与桂圆肉加约5倍量水,分次煎取浓汁,直至枸杞子和桂圆无味后去渣,将药汁用文火慢慢熬煮成膏,用瓷罐收贮,不拘时限频服,每次2-3匙。

    【功能】安神养血,滋阴壮阳,益智,强筋骨,泽肌肤,驻颜色。适用于心悸、失眠、健忘、腰膝酸软、面色不佳者食用。

    (14)猪蹄通乳羹

    【原料】猪蹄2只,通草5克等。

    【制作】将猪蹄刮毛,洗净,和通草一起加水,小火清炖4小时,再加入食盐、葱、姜少许。每日佐餐随量喝汤数次,连吃数日。

    【功能】补血通乳,适用于产后气血虚弱乳汁不足。

    (15)牛骨髓膏子

    【原料】牛骨髓60克,黄精500克,生地500克,天门冬300克。

    【制作】先将牛骨砸碎取油髓60克,备用。黄精与生地、天门冬加适量水煎熬,浓缩成膏,趁初成之浓缩膏尚热时,加入骨髓,用银匙不断搅拌和匀,冷定即成。每晨起空腹时,用绍兴黄酒调膏10克服食。

    【功能】补精生血,养肝滋胃。适用于肝肾阴亏所致的头晕目眩,筋骨痿软,失眠多梦等症。

收藏

上一篇:血虚体质者之补血中药[ 06-20 ]

下一篇:天人相应[ 06-24 ]

有时候你会觉得暴饮暴食是由负面情 绪引起来的,但事实上,快乐时的行为也 不容忽视了健康,毕竟人生...

    • 职称:主任医师
      主任医师,教授,博士生导师,江苏省… [详细]
    • 职称:博士生导师,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,山东省中医院主任医师
      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,山东中医药大… [详细]
    • 职称:主任医师
      主任医师,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,从事… [详细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