气虚体质者之补气食物
(1)牛肉
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肉,每100克中含蛋白质20.1克,脂肪10.2克,钙7毫克,磷170毫克,铁0.9毫克,维生素B2 0.5毫克,维生素pp 6毫克。由于其脂肪含量少,故适宜于血管硬化、冠心病、糖尿病人食用。
中医认为,牛肉性平,味甘,功能补中益气,健脾养胃,强筋健骨和消水肿,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泄泻、脱肛、消瘦、水肿,以及精血亏虚引起的筋骨酸软,四肢无力等。
古人认为,常吃牛肉“补气功同黄芪”,且无病可强身。因此对于气虚体质者来说,可常食下列以牛肉为主料的菜肴。
①煨牛肉
【原料】牛肉500克,五香粉、花椒、大料各5克,桂皮10克,酱油150克,葱5克,姜10克,白糖50克。
【制作】牛肉切3厘米见方块,用热油炸成杏黄色。葱切寸段,姜切片,花椒、大料以布包好。锅放清水1000克,同时放入所有作料,待水开后放入炸过的牛肉,改用文火炖约4小时,待肉酥烂,汤近收干即成。
【说明】肉烂味香,易于消化吸收,补气养人。
②五香酱牛肉
【原料】牛腿肉2500克,盐150克,酱油300克,白糖150克,芹菜120克,大料、姜片、桂皮各30克,五香粉、食用红色素各适量。
【制作】将盐撒在牛肉上,用力揉搓,然后放小缸内腌1-2天,取出用清水洗净,入开水锅烫几分钟,切成较大的方块,入冷水锅内,加入酱油、白糖和捆成把的芹菜及布袋装的大料、桂皮、五香粉、姜片等,煮至滚开,撇去浮沫,放入红色素,调成玫瑰色,于微火上煮半小时,取出芹菜再煮2小时(其间要时常翻动肉块),至卤汁收干即成。
③葱辣牛肉丝
【原料】牛肉,洋葱,辣椒,蛋清,酱油,盐,葱,姜,淀粉。
【制作】牛肉洗净切丝,洋葱洗净切丝,辣椒切丝,用蛋清、淀粉做糊。将切好的牛肉放在糊中抓匀。把牛肉丝在油锅中汆一下取出。锅内放油,烧热后,将洋葱丝下锅略炒,变软变黄取出。辣椒丝下锅炒至半熟取出。锅内放油,下葱、姜,炝锅后,将洋葱丝、辣椒丝、牛肉丝倒入,加酱油、盐,略炒即成。
④土豆牛肉
【原料】牛肉500克,土豆250克,葱15克,姜10克,桂皮3克,大料2克,酱油50克,白糖5克,食油300克(约耗50克),料酒10克,芫荽25克。
【制作】把牛肉洗净,放入锅里加冷水煮沸,捞出牛肉冲去浮沫,再将牛肉切成3.5厘米见方的块。把锅里的水倒掉,把锅洗净。再把土豆洗净擦干,切成块。锅置旺火上,倒入食油,待油冒烟时,将土豆下锅炸至金黄色即捞出,将油倒出,锅里留10克油待用。最后下牛肉略炒,倒入500克开水,加入葱结、拍松的姜块、白糖、酱油、桂皮、大料、芫荽等作料,烧开后改成文火,焖约2.5小时,再倒入土豆块,搅拌均匀即可起锅装盘。
⑤番茄牛肉
【原料】牛肉100克,番茄150克,卷心菜150克,料酒3克,精盐4克,味精少许。
【制作】把番茄洗干净,切成方块。牛肉洗净切成薄片。卷心菜洗净切成片。
先把牛肉放在锅里,加水没过肉为止,用旺火烧开后,撇去浮沫,加料酒,炖至牛肉近烂熟时,再把番茄、卷心菜倒入,炖至肉熟,加盐等作料即成。
上述几个牛肉菜,在身体疲劳、倦怠时,可常食之,能较快地恢复体力与精力。
(2)猪肚
为猪科动物猪的胃。每100克猪肚含蛋白质14.8克,脂肪3.7克,钙22毫克,磷84毫克,铁0.9毫克,维生素B2 0.2毫克,维生素pp 3.6毫克等。
中医认为,猪肚性温,味甘,功能健脾胃,补虚损,适用于虚劳羸瘦、小儿疳积、泄泻、消渴、胃虚隐痛等症。常食下列以猪肚为主料的菜肴,有利于恢复元气,改善气虚体质。
脆皮酿猪肚
【原料】洗净猪肚1个(约750克),糯米150克,绿豆75克,猪肉粒100克,冬菇粒25克,鸡蛋、生粉及调料适量。
【制作】先用开水将猪肚烫过,并刮去外衣。将糯米、绿豆洗净,浸20分钟,捞起。把糯米、绿豆、冬菇粒、肉粒放在盛器中,加少许盐和味精拌匀,填入猪肚内,用针线缝合猪肚入馅处。然后,把酿好的猪肚用水(加少许盐)煮约2小时至熟软,捞起。待猪肚冷却后,用蛋液100克、生粉50克,盐、味精少许调成糊状,均匀涂在熟猪肚上,再拍上干生粉,最后把猪肚放在油锅中炸至金黄色,取出切厚片即成。
(3)火腿
火腿是由猪腿腌制而成。每100克火腿含蛋白质16.4克,钙88毫克,磷146毫克,铁3.0毫克等。
中医认为,火腿性温,味咸,功能健脾开胃,生津益气,适用于虚劳怔忡、食欲不振、虚痢、久泻。
虚劳:用火腿500克,鸡1只(去毛及内脏)洗净,加姜、葱、花椒共炖熟食。
久泻:用陈火腿脚爪1个,白水煮1日,令极烂,连汤一顿食尽。
(4)牛肚
每100克牛肚中含蛋白质14.8克,脂肪3.7克,钙22毫克,磷84毫克,铁0.9毫克,维生素B2 0.2毫克,维生素pp 3.6毫克等。
中医认为,牛肚性平,味甘,功能健脾养胃,补益气血,可用于病后虚羸,气血不足,消渴等症。
脾虚食少,乏力,便溏:用牛肚1个,苡仁1克,共煮粥食用。
水泻不止:用牛肚1个,加蒜煮烂,食益调味,米汤送服。
(5)兔肉
兔肉因蛋白质含量高且脂肪含量低,被誉为“荤中之素”,近年来更被誉为“美容肉食”,肥胖及心血管病患者的“理想动物性食品”。据分析,每100克兔肉含蛋白质21.5克,脂肪0.4克,钙16毫克,磷17.5毫克,铁2.0毫克,以及多种维生素。食用兔肉,不仅可以获得较全面的营养,而且因其热量低,不会引起发胖和动脉硬化,对健美者及高血压、心血管病、糖尿病患者来说,是极为理想的食品。
中医认为,兔肉性凉,味甘,功能补中益气,凉血解毒,适用于吐血、便血及脾胃气虚所致的懒言、气短等症。
消渴:用兔肉适量,加水煮烂,饮汤。
甲亢消瘦:用兔肉200克,淮山药50克,枸杞子、党参、黄芪各25克,大枣10枚,加水煮汤,随饮。
夜盲症:鲜兔肝1-3具,放入开水中煮熟,切片,蘸酱油食。
兔肉的烹调方法较多,嫩肉适于炒,熘,扒,蒸,煎等,较老的肉适于烧,烤,卤,焖等。须注意,病兔、死兔的肉不能食用。此外,兔肉性凉,凡中医认为脾胃阳虚者不宜食之。
(6)红薯
红薯也称甘薯、白薯等。它含有大量糖类以及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。其中维生素B1与维生素B2的含量分别为大米的7倍和4倍,胡萝卜素含量也比谷类含量高。红薯最大优点是可以供给人体大量的粘液蛋白质,这是一种胶质和粘多糖类物质,对人体消化系统、泌尿系统器宫粘膜均有保护作用,对防止器官炎症、防止细胞癌变有特殊功效。
中医学认为,红薯性味甘平,功能健脾胃,补肝肾,解毒消痈。《本草纲目》说:“补虚乏,益气力,健脾胃,强肾阴,功同薯蓣”对于男子遗精,女子月经不调,小儿疳积等症有效。
便秘:用红薯叶250克,加油盐炒熟,1次吃完,每日2次。
小儿疳积、夜盲:用新薯叶90-120克,水煎服。
肾虚:用红薯250克,切丁煮烂,加面粉100克,制饼后食用。
血痢:用红薯粉以蜜调服。
红薯属碱性食品,可与食物中产生的过多的酸性物质中和,从而保持人体酸碱平衡,促进健康。
(7)粳米
中医认为,粳米性味甘平,功能益气,止烦,止泻,补中,壮筋骨,益肠胃。《粥记》说:“每日起食粥一大碗,空腹胃虚,谷气便作,所补不小,又极柔腻,与肠胃相得,最为饮食之妙诀。
以大米作为食疗的中医古方很多,如白虎汤、桃花汤和竹叶石膏汤中,都有一味粳米。煮饭时所得的米汤,可治烂嘴角。
近年来,医学家通过研究发现,大米还是理想的减肥健美食品。在欧美有些国家,人们为了治疗文明病,纷纷停用西式膳食,改吃大米,减肥效果十分明显。
婴儿吐奶:粳米炒焦磨碎,用水煎服。
腹泻:将粳米炒焦磨粉,每服6-10克,日服3次。
感冒初起:用生粳米75克,生石膏粉60克,清水450克,煮至米烂熟,滤液趁热饮下。
小儿初生,三日后应开肠胃以助脾胃之气,碎米熬浓如乳酪,每日少量多次与小儿服。
这里还要提一下米泔水,即淘米水,此为一味中药。《本草纲目》说它“味甘,性寒,无毒”。自古以来,不少中药饮片就是用它炒制的。这样不仅可以除去药物的温燥性质,还可有助于用药者强健脾胃。若患有胃部胀痛,饭后打饱嗝,泛胃酸等消化不良的毛病,可以在饭后饮用1小杯煮开的米泔水。此外,用米泔水洗头、洗脸,不仅可以除去油垢、皮屑,还有健肤,润发,美容的效果。
锅巴是煮米饭时锅底所结之物,经低温烘烤而成,略黄不焦,既香且脆。食之味香,促进食欲,并可消食导滞,收敛止泻。
(8)扁豆
每100克扁豆中含蛋白质2.5克,钙110毫克,磷49毫克,铁2.1毫克,维生素C 13毫克及锌等。扁豆为健脾化湿养生之佳品,常食可健脾胃,化水湿,解酒毒,补五脏,强身体,适用于脾虚泻泄,赤白带下,妊娠呕逆等,也适合小儿与老年人食用。
急性肠胃炎,呕吐腹泄:白扁豆末炒熟,每服12克,温水送下,每日服3-4次。
妇女赤白带:扁豆花焙燥研末,空腹以米汤送服,每次3克。每日2-3次。
需注意的是,扁豆应充分加热,熟后食用,因其所含的血球凝集素A为一种毒性蛋白,充分加热后毒性可除。此外,扁豆不宜多食,否则易致气滞腹胀。
(9)菜花
菜花又名花椰菜。每100克菜花含蛋白质2.4克,钙18毫克,磷53毫克,铁0.7毫克,维生素C 88毫克,及少量维生素B1、维生素B2、维生素E和胡萝卜素等。美国科学家将菜花列为十种最佳营养食物之一,向人们推荐,并认为常吃菜花可减少胃肠及呼吸道癌的发病率,已被一些营养学家推荐为抗癌食品之一。
(10)胡萝卜
胡萝卜含糖量高于一般蔬菜,并有芳香甜味。它在蔬菜中含胡萝卜素最丰富,且含较多的维生素B1、维生素B2,以及钙、磷等。因其含降血糖成分,作为糖尿病患者的食疗食品,临床已取得一定疗效。胡萝卜还含有槲皮素、山奈酚等,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,降低血脂,故又是高血压、动脉硬化、高血脂患者的良好食品。胡萝卜在西方被视为菜中上品,荷兰人还把它列为“国菜”之一。有的科学家指出,日本人的长寿与常吃胡萝卜有关。美国科学家认为,胡萝卜是防癌佳品。
中医学认为,胡萝卜性平,味甘,具有健脾,化滞,明目,补虚之功效。凡脾虚食停,气滞不畅,久病虚损,老幼体虚者,皆宜常食。
夜盲证、角膜干燥症:用胡萝卜与猪肝同炒食。
百日咳:用胡萝卜120克,红枣12枚(连核)以水3碗,煎成1碗,分3次服下,连服10天。
小儿腹泻:胡萝卜300克洗净切成丝,加水煮沸,过滤再煮沸后加适量糖即成。食时装入奶瓶,以平日奶量同量服用。
消化不良,肠胃积滞:胡萝卜100克,粳米适量,调以香菜、食盐,煮粥食。
麻疹:用胡萝卜200克,芫荽100克,荸荠100克,煮浓汤食。
由于胡萝卜素为脂溶性物质,凉拌生食不利于吸收,应当以油炒或与肉同煮为宜。
(11)鲢鱼
每100克鲢鱼肉中含蛋白质18.6克,脂肪4.8克,钙28毫克,磷167毫克,铁1.2毫克,维生素B2 0.21毫克,维生素pp 2.1毫克。
中医认为,鲢鱼性温,味甘,功能温中益气,润泽皮肤,适用于体虚、皮肤粗糙无华、水肿诸症。
脾胃虚寒、食少腹痛,呕吐清水:用鲢鱼1条,去鳞、鳃及内脏,干姜6克切片,加少许盐蒸食。
气虚咳嗽:鲢鱼切成块,加生姜、米醋各适量共煮,1次食下。
水肿:鲢鱼l条,赤小豆30克,煮食。
(12)比目鱼
每100克比目鱼肉中含蛋白质19.1克,脂肪1.7克,钙23毫克,磷165毫克,铁0.9毫克,维生素pp 2.8毫克等。
中医认为,比目鱼性平,味甘,功能补脾益胃,消炎解毒,适用于体虚力弱,脱力劳伤,泄泻下痢,痔疮下血等症。
止泻止痢:比目鱼1条,芡实30克,加作料煮食。
脱力劳伤:比目鱼煮食。
(13)鲳鱼
每100克鲳鱼肉中含蛋白质15.6克,脂肪6.6克,钙19毫克,磷240毫克,铁0.3毫克及少量维生素。
中医认为,鲳鱼性平,味甘、淡,益气养血,柔筋利骨,适用于体虚精弱,头晕眼花,筋骨疼痛,足软无力,心悸失眠等症。《本草拾遗》说:(鲳鱼)“令人肥健,益气力”。
神疲乏力,心悸失眠:鲳鱼500克,党参、当归、熟地各15克,淮山药30克,先煎药,滤渣取药汁,再放入鱼共煮,熟后食肉喝汤。
食欲不振:鲳鱼500克,去鳞及内脏,加调料煮食之。
本品因胆固醇含量较高,故高血脂及冠心病患者不宜过食。
(14)刀鱼
刀鱼又名凤尾鱼。每100克肉中含蛋白质18.2克,脂肪2.5克及微量元素锌、硒、磷。其所含之锌、硒能促进血中抗感染淋巴细胞的增加。提高人体对化疗的耐受力。
中医认为,刀鱼性平,味甘,功能补气活血,泻火解毒,适用于体虚乏力,食少腹胀,痈疽痔瘘等症。
痈疽痔瘘:刀鱼捣烂,加入冰片O.3克,外敷患处。
体虚无力:刀鱼肉、刀鱼子加调料煮食。
(15)黄鱼
黄鱼又名黄花鱼。每100克鱼肉中含蛋白质17.6克,脂肪0.8克,钙33毫克,磷135毫克,铁1毫克,维生素B2 0.1毫克,维生素pp 0.8毫克及微量元素碘等。黄鱼的白脬,可炒炼成胶,再焙黄如珠,称鱼鳔胶珠,具有大补真元,调理气血的特效,对于治疗亏血过重,元气大虚的症侯,效果尤为显著。
中医认为,黄鱼性平,味甘,功能开胃,益气,填精,适用于脾虚食少,消化不良,腹泻下痢,虚烦不眠等症。
体虚食少:黄鱼1条,去鳞及内脏,与大米煮粥常食。
产后食欲不振:黄鱼1条,去鳞及内脏,加调味品共煮熟食用。
但也不可多食黄鱼,以免发疮助热。
(16)鲨鱼
每100克鲨鱼肉中含蛋白质22.5克,脂肪1.4克,多种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。鲨鱼以不受疾病感染而为医学家所瞩目。鳖鱼翅含降血脂、抗动脉硬化及杭凝成分。冠心病者,每日吞服翅粉1.5-3克,有防护作用。
中医认为,鲨鱼性平,味甘,功能补益五脏,消肿祛瘀。适用于体虚乏力,食欲不振,喉痹肿痛,伤口久不愈合,疮痈,外痔等。
体弱:鳖鱼肉加盐、葱、姜、胡椒等喂熟食之。
贫血:鳖鱼肉1000克,当归30克,黄芪15克,共煮汤,熟后去药,食肉饮汤。
(17)糯米
糯米又叫粘稻米、江米。它由粘性很强的支链淀粉构成,加热后产生较多可溶性的糊精和麦芽糖成分,米粒不透明,煮熟后胶结成团,有粘性,可制成花式繁多、风味迥异的食品。
糯米含有蛋白质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和多种维生素,发热量高。据测定,每100克糯米产生的热量相当于150克小麦产生的热量。经常吃糯米可增强体力及耐久力。民间普遍认为,糯米是上等补品,对妇女产后乳汁不足大有补益,又因为它有保温御寒的功效,可防止儿童夜间遗尿及老年人夜间尿频。
中医认为,糯米性味甘温,功能补中益气,主治脾胃虚寒,久泻食减,自汗不止诸症。《本草纲目》说:“糯米性味甘平,实为温养胃气之妙品。”糯米虽香软可口,但不宜多吃,因为糯米煮熟后性热粘滞,不易消化,特别是老人和小孩,吃多了,容易引起积食。肠胃病和哮喘病患者也宜少吃,以免加重病情。
肾虚遗精:糯米与芡实各200克,洗净后熬粥,常食有效。
疲劳,浑身乏力:用糯米50克,黄酒1000毫升,鸡蛋两个,共放瓷盆中搅拌均匀,隔水蒸熟,1天分数次吃完,7天为1疗程。
自汗不止:以糯米配小麦麸同炒为末,每次服10克,日服3次。
久泻食欲差:用糯米500克,淮山药50克,炒熟研末,每晨取半碗,加沙糖2匙、胡椒末少许,开水调服。
糖尿病口渴:用糯米(炒爆)与桑根白皮各等份,加水煮取半碗,渴则饮,不拘时。
虚劳不足:糯米入猪肚内蒸干,捣作丸子,日日服之。
(18)鸡肉
每100克鸡肉含蛋白质23.3克,脂肪1.2克,多为不饱和脂肪酸,还含钙11毫克,磷190毫克,铁1.5毫克,维生素pp 8毫克及维生素A、维生素C、维生素E等。鸡是老年人、心血管疾病患者较好的蛋白质食品。对体质虚弱,病后或产后者更为适宜,尤以乌骨鸡为佳。
中医认为,鸡性温,味甘,功能补中益气,补精添髓,适用于气血亏虚之头昏眼花,产后缺乳,崩漏带下,便溏虚肿,耳鸣重听,以及诸虚百损。鸡肉有“食补之王”之称,为补气益精养生佳品。
咳嗽:净鸡1只,食醋适量,煮食。
体弱,虚劳:鸡肉250克,冬虫夏草9克,共煮熟食用。
猝然心痛:白鸡1只,水3升,煮余2升。去鸡再煎剩1/3,入醋等量,珍珠粉3克,煎剩至1/2量,纳入绿豆大的麝香2小粒,顿服。
产后虚羸:黄雌鸡1只,背上开破,去毛及肠肚,入生百合3枚与白粳米600克,缝合;入五味汁中煮熟。开腹取出百合并米饭,和汁作羹食之,并吃肉。
鸡肉多食易生热动风,会导致营养过剩,血压增高,患高血脂症,所以不宜过量进补。凡感冒前后、痘疹后、疮疡后、症、痢、疳、疸、肝阳亢盛、目疾、脚气病、中风病患者,应慎食。
(19)鸡蛋
蛋清中的蛋白质为卵白蛋白和卵球蛋白,蛋黄中的蛋白质为卵黄磷蛋白,都是优质蛋白质。鸡蛋中的脂肪主要存在于蛋黄中,呈乳融状,易于消化吸收。蛋黄中的脂肪为卵磷脂和胆固醇。磷脂是人体细胞的重要成分,对生长发育和神经活动都有良好的影响。1个中等大小的鸡蛋黄含胆固醇200-250毫克,还含有各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。蛋白中也含有钙、磷、铁,但含量不及蛋黄,鸡蛋中缺乏糖类和维生素C,钙也不如牛奶多。含铁虽然多,但吸收率不如大豆和动物肝脏中的铁,不过,仍能维持婴幼儿较好地生长发育。
鸡蛋蛋白质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,其组成及互相间的比值也很适当。鸡蛋蛋白质的生物价接近100,利用率最高,营养价值最好。
婴幼儿、青少年、中老年人都可以食用鸡蛋。婴儿一般生后3个月就可以吃煮熟的蛋黄,开始时每天吃1/3个,以后逐渐增加。出生后4个月可吃蒸的嫩蛋羹。青少年、成年人每天可吃1-3个鸡蛋,老年人每天可吃1-2个,孕妇、乳母每天可吃2-4个。鸡蛋对病人是很重要的营养食品,一般的慢性疾病或疾病恢复期、手术后都可吃鸡蛋。但急性肾炎或肾功能不全的病人需要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。
中医认为:鸡蛋性平,味甘,功能滋阴润燥,养血安胎,用于热病烦闷,燥咳声哑,目赤咽痛,胎动不安,产后口渴,下痢,烫伤等病症。
肺结核咯血:鸡蛋1个、血芨粉3克,每天晨起开水冲服,连用数日。
咽痛:鸡蛋两个,白糖15克,香油数滴。将鸡蛋打碎去壳,与后两味共搅匀,空腹服食。
小儿消化不良:蛋黄油每天5-10毫升,分2次服,连服4-5天。
产后血闭不下:鸡蛋1个,打开取白,加酽醋相当于蛋白量的1/2,搅匀吞服。
小儿惊痫:熟鸡蛋黄和乳汁拌匀,按小儿大小酌量服之。
脑血栓,高血压病,动脉硬化:鸡蛋1枚,入米醋浸泡48小时后,蛋壳软化,搅拌均匀,早晨空腹温开水或蜂蜜调食1匙。
胎动下血:鸡蛋2个打散,入粥内搅熟进食。
鸡蛋不宜生吃。生吃不仅蛋白质不能很好地被消化吸收,而且生鸡蛋中的抗生物素蛋白能使生物素失去活性,从而影响人体对生物素的吸收利用。生鸡蛋还有致病菌,如沙门氏菌等,一旦煮熟,细菌就被消灭了。
(20)鹅肉
每100克鹅肉中含蛋白质10.8克,脂肪11.2克,无机盐0.9克,钙13毫克,磷3.7毫克,还含有维生素A、维生素B1、维生素B2,及少量铜、锰等。
中医认为,鹅肉性平,味甘,功能益气,补虚,和胃止渴。可用于消渴,虚羸及食少,乏力等症。
中气不足之消瘦,乏力,食少:黄芪、淮山药各30克,鹅1只,去毛及内脏,与药共煮,肉熟后食用。
慢性肾炎:鹅肉250克切细,加水适量,炖煮至八成熟时加入切好的冬瓜块500克,同炖至肉熟,加精盐、味精调味食用。
鹅肉不宜过量食用,食多不易消化。有湿热内蕴者勿食。李时珍说:“气、味俱厚,发风发疮莫此为甚,火重者尤毒”。
上一篇:解酒方[ 06-17 ]
下一篇:气虚体质者之补气中药[ 06-20 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