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的临床运用

作者:mshc 来源:点击数: 发布时间:2002年10月23日【字体:

 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系金元著名医学家李东垣所创,为《脾胃论》书中第一方。该方组成为党参、黄芪、苍术、炙甘草、升麻、柴胡、羌活、黄芩、黄连、石膏。方后云:“后之处方者,当从此法加时令药。”可见该方在《脾胃论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。
  
  笔者将该方化裁,治疗内科、妇科某些疾病,证属脾虚阴火者,疗效较为满意,现举例如下。
  
  一、低热
  
  吴某,女,38岁,1993年7月17日来诊。时值长夏,低热不退3个月,体温37.0°~37.5°C,伴有面色萎黄,精神不振,头昏乏力,时有耳鸣,两手心发烫,恶风畏寒,虽有汗出,但热不退,小便频多色黄,大便秘结,便后有下坠感,饮食尚可,舌苔淡黄而浊腻,脉濡细。
  
  患者血常规、血沉、X线摄片无异常,经用抗菌素等治疗无效。中医辨证为脾胃虚弱,中虚气陷,阴火夹湿热之邪上乘所致。拟以补中升阳、除湿泻阴火为法,用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加减:党参、黄芪各15g,苍术、白术、当归、陈皮、法半夏、枳实、栝楼皮、栝楼仁、火麻仁、泽泻各10g,柴胡、炙甘草各6g,升麻5g,黄连3g。5剂后,低热恶寒均退,头昏耳鸣消失,大便通调,肛门坠感亦除,后用补中益气丸以调理巩固。
  
  二、崩漏
 
  李某,女,49岁,1993年2月20日来诊。病人月经延期,30~40天一行,5~6天干净。本届月事来潮近4个月,或淋漓不尽,点滴而下;或量多如崩,夹有大血块,颜色紫暗。实验室检查:血色素8.6g/dL,血小板计数40×109/L~66×109/L。宫内膜病理报告:子宫内膜腺体系增生期改变伴腺体扩张,间质出血。
  
  病人曾用安宫黄体酮、甲基睾丸素、丙酸睾丸酮等激素和安络血、血安、云南白药等止血药及抗菌素治疗,虽有一定疗效,但一停药则又出血。某医院妇产科医师建议子宫切除,患者不愿意,要求中医药治疗。病人面黄神疲,头昏乏力,腰部疼痛,少腹坠胀,两下肢轻度浮肿,每天晨起阵阵汗出,时有恶寒身热,午后面部有烘热感,两手心发热,饮食尚可,大便干结,2~3天一行,小便正常,舌质淡苔腻,脉细弱。此为脾肾阳虚,固摄无权,瘀血内阻,血不归经而外流,加之阴火内扰所致。治拟补中升阳、活血化瘀、泻阴火法。用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出入。药用:党参15g ,黄芪20g,白术10g,赤白芍、当归、黄芩、阿胶、乌贼骨各10g,失笑散12g(包煎),炙龟板12g,炮姜、炙甘草、陈皮各6g,升麻炭5g。7剂后,崩漏停止,少腹坠胀、腰部疼痛、恶寒身热、手心热症状均退,惟面黄无华、头昏乏力、下肢浮肿依然,用归脾丸方意出入调理2月余,诸症悉愈。复查血色素10.4g/dL,血小板计数94×109/L。随访近一年,崩漏未复发。

收藏

上一篇:一贯煎新用[ 10-23 ]

下一篇:考前健脑巧用补药[ 10-23 ]

有时候你会觉得暴饮暴食是由负面情 绪引起来的,但事实上,快乐时的行为也 不容忽视了健康,毕竟人生...

    • 职称:主任医师
      主任医师,教授,博士生导师,江苏省… [详细]
    • 职称:博士生导师,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,山东省中医院主任医师
      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,山东中医药大… [详细]
    • 职称:主任医师
      主任医师,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,从事… [详细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