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国药瑰宝”阿胶的药理研究
阿胶是中国的“国药瑰宝”。 它与人参、鹿茸一起,并称 “中药三宝”,在《本草纲目》里医神李时珍称阿胶为“圣药”。 至今,阿胶临床上多用于治疗妇女胎、经、产病和一些内科疾病服之能滋阴补肾,安神定魄,强筋健骨,延年益寿,有病能治病,无病可强身。在国内外都深受欢迎。
今天就阿胶的药理原理进行探讨:
【异名】傅致胶(《本经》),盆覆胶(陶弘景),驴皮胶(《千金·食治》)。
【来源】为马科动物驴的皮去毛后熬制而成的胶块。
【炮制】
1)阿胶:捣碎用。
2)阿胶珠:先将蛤粉置锅内加热,至轻松时放入切好的骰形小块阿胶,炒至鼓起成圆珠状,呈黄白色,立即取出,筛去蛤粉,放凉。
①《雷公饱炙论》:凡使阿胶,先于猪脂内浸一宿,至明出,于柳木火上炙,待泡了,细碾用。
②陶弘景:阿胶作药用之,皆火炙,丸散须极燃,入汤微炙。
③《纲目》:阿胶,今方法或炒成珠,或以面炒,或以火炙,或以蛤粉炒,或以草灰炒,或酒化成膏,或水化膏,当各从本方。
【性味】甘,平。
①《本经》:味甘,平。
②《别录》:微温,无毒。
③《医学启源》:《主治秘诀》云,性平,味淡。
【归经】入肺、肝、肾经。
①《汤液本草》:入手太阴、足少阴、厥阴经。
②《本草汇言》:入手少阴、足少阴、厥阴经。
【功用主治-阿胶的功效】滋阴补血,安胎。治血虚,虚劳咳嗽,吐血,衄血、便血,妇女月经不调,崩中,胎漏。
①《本经》:主心腹内崩,劳极洒洒如疟状,腰腹痛,四肢酸疼,女子下血。
安胎。久服轻身益气。
②《别录》:丈夫小腹痛,虚劳羸瘦,阴气不足,脚酸不能久立,养肝气。
③《药性论》:主坚筋骨,益气止痢。
④《千金·食治》:治大风。
⑤孟诜:治一切风毒骨节痛,呻吟不止者,消和洒服。
⑥《日华子本草》:治一切风,并鼻洪、吐血、肠风、血痢及崩中带下。
⑦《纲目》:疗吐血、衄血、血淋、尿血,肠风,下痢。
女人血痛、血枯、经水不调,无子,崩中,带下,胎前产后诸疾。
男女一切风病,骨节疼痛,水气浮肿,虚劳咳嗽喘急,肺痿唾脓血,及痈疽肿毒。
和血滋阴,除风润燥,化痰清肺,利小便,调大肠。
⑧《纲目拾遗》:治内伤腰痛,强力伸筋,添精固肾。
【宜忌】脾胃虚弱者慎服。
①《本草经集注》:得火良,畏大黄。
②《药性论》:薯蓣为之使。
③《本草经疏》:性粘腻,胃弱作呕吐者勿服;脾胃虚,食不消者亦忌之。
④《本草汇言》:胃弱呕吐有寒痰留饮者当忌之。
⑤《本草备要》:泻者忌用。
【选方】①治小儿肺虚、气粗喘促:阿胶一两五钱(麸炒),黍粘子(炒香)、甘草(炙)各二钱五分,马兜铃五钱(焙),杏仁七个(去皮、尖,炒),糯米一两(炒)。
上为末,每服一、二钱,水一盏,煎至六分,食后温服。
(《小儿药证直诀》阿胶散,又名补肺散) ②治久咳嗽:阿胶(炙燥)一两,人参二两。
上二味,捣罗为散,每服三钱匕,豉汤一盏,入葱白少许,同煎三沸,放温,遇嗽时呷三、五呷;依前温暖,备嗽时再呷之。
(《圣济总录》阿胶饮) ③治大衄,口耳皆出血不止:阿胶半两(捣碎炒令黄燥),蒲黄一两。
上药捣细罗为散,每服二钱,以水一中盏,入生地黄汁二合,煎至六分,不计时候,温服。
(《圣惠方》) ④治便血如小豆汁:阿胶(炙令燥),赤芍药、当归(切,焙)各一两,甘草(炙,锉)半两。
上四味,粗捣筛,每服五钱匕,水一盏半,入竹叶二七片,同煎至八分,去滓,食前温服。
(《圣济总录》阿胶芍药汤) ⑤治妇人漏下不止:阿胶、鹿茸各三两,乌贼骨、当归各二两,蒲黄一两。
上五味治下筛。
空心酒服方寸匕,日三,夜再服。
(《千金方》) ⑥治妇人有漏下者,有半产后因续下血,都不绝者,有妊娠下血者,假令妊娠腹中痛,为胞阻:芎藭、阿胶、甘草各二两,艾叶、当归各三两,芍药四两,干地黄六两。
上七味,以水五升,清酒三升,合煮取三升,去滓,内胶令消尽,温服一升,日三服,不差更作。
(《金匮要略》胶艾汤) ⑦治损动母(胎),去血腹痛:阿胶二两(炙),艾叶二两。
上二味,以水五升,煮取二升半,分三服。
(《小品方》胶艾汤) ⑧治妊娠腹痛,下痢不止:黄连、石榴皮、当归各三两,阿胶二两(炙),艾一两半。
上,水六升,煎至二升,分为三服。
忌生冷肥腻。
(《经效产宝》) ⑨治产后下痢:粳米一合,蜡(如鸡子)一枚,阿胶、当归各六分,黄连十分。
上五味切,以水六升半先煮米,令蟹目沸。
去米内药煮,取二升,入阿胶、蜡消烊,温分三、二服。
(《僧深集方》胶蜡汤) ⑩治产后虚羸,大便秘涩:阿胶(碎炒)、枳壳(浸去瓤,麸炒)各二两,滑石(研飞为衣)半两。
上为末,炼蜜丸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二十丸,温水下,半日来未通再服。
(《局方》阿胶枳壳丸) ⑾治老人虚人大便秘涩:阿胶(炒)二钱,连根葱白三片,蜜二匙,新水煎,去葱,入阿胶、蜜溶开,食前温服。
(《仁斋直指方》胶蜜汤) ⑿治摊缓风及诸风手足不遂,腰脚无力者:驴皮胶炙令微起,先煮葱豉粥一升别贮;又以水一升,煮香豉二合,去滓,内胶更煮六、七沸,胶烊如饧,顿如冷吃,令人呕逆。
(《广济方》)
【名家论述】①《汤液本草》:阿胶益肺气,肺虚极损,咳嗽唾脓血,非阿胶不补。
仲景猪苓汤用阿胶,滑以利水道。
《活人书》四物汤加减例,妊娠下血者加阿胶。
②朱震亨:(阿胶)久嗽久痢,虚劳失血者宜用。
若邪胜初发者,用之强闭其邪而生他证。
③《纲目》:阿胶,大要只是补血与液,故能清肺益阴而治诸证。
按陈自明云:补虚用牛皮胶,去风用驴皮胶。
成无己云:阴不足者,补之以味,阿胶之甘,以补阴血。
杨士瀛云:凡治喘嗽,不论肺虚、肺实,可下可温,须用阿胶以安肺润肺,其性和平,为肺经要药。
小儿惊风后瞳人不正者,以阿胶倍人参煎服最良,阿胶育神,人参益气也。
又痢疾多因伤暑伏热而成,阿胶乃大肠之要药,有热毒留滞者,则能疏导,无热毒留滞者,则能平安。
数说足以发明阿胶之蕴矣。
④《木草经疏》:阿胶,主女子下血,腹内崩,劳极洒洒如疟状,腰腹痛,四肢酸疼,胎不安及丈夫少腹痛,虚劳羸瘦,阴气不足,脚酸不能久立等证,皆由于精血虚,肝肾不足,法当补肝益血。
《经》曰:精不足者,补之以味。
味者阴也,此药具补阴之味,俾入二经而得所养,故能疗如上诸证也。
血虚则肝无以养,益阴补血,故能养肝气。
入肺肾,补不足,故又能益气,以肺主气,肾纳气也。
今世以之疗吐血、衄血、血淋、尿血、肠风下血、血痢、女子血气痛、血枯、崩中、带下、胎前产后诸疾,及虚劳咳嗽、肺痿、肺痈脓血杂出等证者,皆取其入肺、入肾,益阴滋水、补血清热之功也。
⑤《本草述》:阿胶,其言化痰,即阴气润下,能逐炎上之火所化者,非概治湿滞之痰也。
其言治喘,即治炎上之火,属阴气不守之喘,非概治风寒之外束,湿滞之上壅者也。
其言治血痢,如伤暑热痢之血,非概治湿盛化热之痢也。
其言治四肢酸痛,乃血涸血污之痛,非概治外淫所伤之痛也。
即治吐衄,可徐徐奏功于虚损,而暴热为患者,或外感抑郁为患者,或怒气初盛为患者,亦当审用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感动 | 同情 | 无聊 | 愤怒 | 搞笑 | 难过 | 高兴 | 路过 |
-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