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你识破“添”出来的漂亮食物

上传者:取之有道 发布时间:2012年10月31日 点击数: 字体: 加关注
东阿阿胶族温馨提示:
从“染色馒头”到“牛肉膏”、“毒豆芽”、“染色芝麻”、“硫磺姜”、“化学醋”、“水银刀鱼”……这个4月,食品安全问题似乎扎堆儿出现。如何挑选食物,专家们给出了如下建议。

躲开“染”出来的漂亮食品

  挑生姜:“脏”点的最好。姜在窖藏时埋在沙土里,要想买到放心的生姜,最好是上面沾点泥。“毒生姜”一般要先洗后熏。熏过的姜不仅干净,而且颜色浅,水嫩嫩的,发亮,皮薄,轻轻一搓就掉了。正常的姜则颜色发暗、发干。如果自己实在不会判断,最好的方法是把所有的姜都去皮吃。因为硫磺熏制只会对姜皮造成影响,对姜肉影响不大。

  挑豆芽:细长有须的更天然。用尿素等违法添加剂泡发的豆芽,一般又短又粗、没有根须。由于水分含量大,看上去非常饱满、亮晶晶的。有专家亲自试验过很多次,这些豆芽炒菜时一加热,尿素中的氨、氮等物质就会挥发出来,有明显的尿骚味。用清水泡发的豆芽一般是细长、有根须的,颜色发暗,豆子的芽胚发乌,水分含量较低。

  挑芝麻:三招辨出“染色”芝麻。一看颜色,染过色的又黑又亮、一尘不染;没染色的颜色深浅不一,还掺有个别的白芝麻。二闻味道,没染色的有股芝麻的香味,染过的不仅不香,还可能有股墨臭味。三用餐巾纸蘸点水一搓,正常芝麻不会掉色,如果纸马上变黑了,肯定是染色芝麻。有些黑米也可能被染过色,最简单的判断方法是用牙咬开,里面是白芯,就肯定是用白米染成的。
识破以假乱真的“变脸”食物

  挑牛肉:最好的方法是别到小摊贩、农贸市场买牛肉,大超市的牛肉进货渠道稳定,比较有保障。专家说,目前国家对给食物上色、增香的添加剂规定还不够细致。

  “牛肉膏”不是不能用,按规定限量用在牛肉上可以,但用于将猪肉变成牛肉,则属于典型的欺诈行为。他研究了一辈子的畜牧业,在分辨肉类上可谓经验丰富:买肉时要看横切面,一般猪肉的纤维又细又松,牛肉的纤维又粗又紧;猪肉脂肪含量高,牛肉的脂肪比较少;从口感上来说,猪肉容易咬断,牛肉则有韧劲,不易咬断。除了假牛肉,用羊油浸泡猪肉、鸭肉冒充羊肉的也屡见不鲜,最好的方法是别买20块钱以下的牛羊肉,容易有假。专家提醒,在一些便宜的自助餐中,最容易出现假牛羊肉。

  挑食醋:一闻二看。据专家了解,“化学醋”、“勾兑醋”从1997年就开始出现,这么多年一直屡禁不绝。家里买的品牌醋还好,像有些街边饭馆、小吃店的醋,一打开盖,就有一股特别呛鼻的味道,而不是正常醋该有的米发酵后的香味,尤其要注意鉴别。这是因为冰醋酸是一种特别容易挥发的物质。一般来说,老陈醋的颜色深、发黑,米醋的颜色淡,发棕,“化学醋”的颜色更淡,而且味道非常酸。
辨别黑心“有毒”食品

  挑鱼类:首要准则是新鲜。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(FDA)曾出台过一个非常权威的水产品购买指南,具体挑选方法是:生鲜鱼的眼睛应该是清澈而且稍微凸起的、腮鲜红没有污垢、鱼身和鱼肉应该有韧性、有光泽。一般来说,买鱼时可以先闻闻它的味道,如果外面刷了银粉,会有股刺鼻的油味。刀鱼的皮非常薄,用手轻轻一粘,就能粘下来。而刷了银粉的死刀鱼,往往变质后皮已经掉了,这层银粉是不管怎么粘都粘不下来的。鱼肚子里的水银不太好看出,但只要打开鱼腹,就会滚出来。专家说,除了刀鱼造假,市场里用普通黄鱼刷上柠檬黄和明胶等物质熬成的糨糊,冒充黄花鱼的现象也非常普遍,两者价格能差上十几倍。最简单的判断方法是,用餐巾纸一擦,纸上发黄,肯定是染过色的黄鱼。
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
[添加收藏]
分享给好友
分享到各大网站复制链接给好友 分享成功后要点击链接分享才生效
相关信息
没有相关内容
更多

阿胶之星

  • 区域:徐州
    服用产品:阿胶
    服用原因:保养身体,
    服用时长:从2011年服

    阿胶养颜达人

    厉女士虽然仅仅20,但其从很小就接触到阿胶,知道阿胶是好的滋补品,因为… [详细]

  • 姓名:王先生

    产品名称:复方阿胶浆

    服用原因:失眠脱发
  • 姓名:俞女士

    产品名称:阿胶

    服用原因:补气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