饮食养肝需辨证
春季养肝主要是调适心情,使心情愉悦;适当增加户外活动,但不致疲劳;保证睡眠,使肝血充足;注意保暖,防止感染;接种疫苗,防患于未然;改善饮食,“省酸增甘,以养脾气”,意为少吃酸多吃甜以滋养肝脾两脏。
饮食养肝在春天尤为重要,仅仅遵循少酸多甜尚且不足,除按西医辨病调养如肝硬化并发糖尿病,患者多吃甜显然不好,慢性肝性脑病多过食蛋白质会诱发肝昏迷等之外,中医认为辨证养肝尤为重要,事半功倍。
总的来说,食物分寒(凉)性、热(温)性、平性及辛、甘、酸、苦、咸五味,提倡“补肝用酸、缓肝用甘、舒肝用辛、清肝用苦”,因人因地因时辨证施食。辨证基本可分肝火偏旺型:可见易怒头晕、面红目赤、口苦等,可食绿豆、丝瓜、芹菜、黄瓜、马兰头等清肝泄热之品;肝经湿热型。可见腹胀、口淡、困倦、纳差等症,可食山药、扁豆、冬瓜、香菇、茯苓、鳜鱼、鲤鱼等养肝祛湿之品,避免过甜油腻;肝气郁结型:可见纳差、叹气、忧虑、两肋胀痛、失眠多梦等,可食青瓜、春笋、山楂、陈皮、花菜等疏肝理气之品;肝阳亏虚型:可见困倦,少气懒言,畏寒等,可食韭菜、葱姜、蒜、鸡肉、羊肉、狗肉、芒果、葡萄等温热酸甘之品,忌大寒生冷。肝阴亏虚型:可见腰膝酸软、五心烦热。两肋隐痛,潮热盗汗等,可食银耳、甲鱼、海参、泥鳅、枸杞头、鱼汤等滋阴养肝之品;肝血亏虚型:可见面色无华、眼涩、头晕耳鸣、经少等,可食菠菜、大枣、蜂蜜、乌骨鸡、猪肝等养血补肝之品。
根据虚则补之、实则泻之的,结合春季原则特点辨证调养。为一年吃出一个良好的肝脏。
肝脏是人体的化工厂。西医认为,肝是重要的消化代谢器官,掌管糖分、脂肪、蛋白质的代谢。《千金方》认为,肝除代谢功能外,还有主管情志、藏血、疏泄的功能。肝脏的经脉是足厥阴经,肝气在冬季开始上升,在春季最旺盛。当人的肝气不足时,就会周身不适,如眼干厌食、疲乏无力;当肝气过旺时,就易发怒。患肝病的人,在春季易病情加重,肝炎的暴发流行大多发生在春季。春季调节肝气的平衡极为重要,因此,中医认为,春季养生应以养肝为先。 从吃中养肝。饮食养肝首先要少喝酒,酒对肝有百害而无一利,其次是少吃油腻和辛辣食物。中医认为,肝喜酸,酸性食物可以养肝,肝气不足的人可以在春季适当进食一些酸味食物,提升肝气。肝火过旺的人则要控制酸味食物的摄入量,但可吃些甜味食物,因为甜味食物可以健脾,脾胃功能的提升对肝火起到了抑制作用,达到整体的平衡。有如下养肝食物可供参考: 肝火过旺的人可以喝菊花茶,菊花清风散寒,平肝明目。 吃猪肝,猪肝味甘性温,有补血明目的作用。 肝气不足的人应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,如葱、姜、蒜、韭菜、芥末等。大蒜不仅有很强的杀菌作用,还能促进新陈代谢,增进食欲,预防动脉硬化和高血压,预防呼吸道、肠道传染病,甚至还有补脑的功效。 多吃蔬菜。冬季过后,人们较普遍地会出现多种维生素、无机盐及微量元素摄取不足的情况,一定要多吃蔬菜。新鲜的蔬菜较少,冬季冷藏、干制、腌渍、酱渍的蔬菜可派上用场,如腌渍萝卜、姜、葱头、白菜、芥菜、辣椒、榨菜等。若用新鲜蔬菜做汤,应以胡萝卜、白萝卜、海带、冬瓜、番茄、春笋为主料,配以鸡肝、猪肝、瘦肉丝等。 多吃些野菜。野菜生长在郊外,污染少,且吃法简单,可凉拌、清炒、煮汤、作馅,营养丰富,保健功能显著,如荠菜、马齿苋、蒲公英、车前草、榆钱、竹笋等。 补充蛋白质。春季饮食中还要多补充优质蛋白质,以增强抵抗力,如鸡蛋、鱼类、牛肉、鸡肉和豆制品等。 从运动中养肝。当人的肝脏出现问题时,就会食欲不振、消化不良。当肝火过旺时,则烦躁易怒。运动不仅可以使烦躁的情绪得到释放,对促进胃肠的消化也有积极作用。走路是比较好的运动方式,不但能显著改善人体的心肺功能,还能帮助全身各器官都得到均衡锻炼。 从按摩中养肝。人体足部的太冲穴、胸部的期门穴和章门穴主通肝脏,按摩它们可疏通肝脏气血。 肝脏像晴雨表一样反映着人体变化,我们应保持良好的情绪,保证充足的睡眠,做自己的保健医生,确保肝脏的健康,远离疾病。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感动 | 同情 | 无聊 | 愤怒 | 搞笑 | 难过 | 高兴 | 路过 |
-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